第44节
  吉祥笑着回禀:“一切妥当,只等老太太登车。”
  “如此便走吧,路上快些行着,莫要误了第一柱香。”蓝老太太披了斗篷,回头又吩咐张氏,“府里你看顾着,忙不过来的让你嫂子帮帮,这些日子大丫头的病也累坏了你,看起来面色不是很好,能休息就休息去。”
  几句话嘱咐的十分随意,张氏却顿时白了脸,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低头福身:“谢婆婆体贴,媳妇没什么的,可能是昨夜未曾睡好的缘故,午间歇一会就好了。”
  “嗯,不舒服就不要强撑。”蓝老太太并未多做纠缠,仿佛就是临时起意关切了几句似的,说罢就转身出门。如瑾连忙拜别秦氏张氏,跟上去扶住老太太胳膊。
  十几个丫鬟婆子跟在后头,伺候着两人上了清油小车,众人送至垂花门,清油车行至外门又换了外间行走的马车。丫鬟们两两挤在后头的小车上,蓝老太太独坐前方一辆青顶四轮大车,又叫如瑾:“上来和我坐。”
  如瑾应命登车,后面丫鬟如意跟上车来,跪坐在门口的位置伺候。车帘落下,马蹄笃笃前行。车壁嵌着的琉璃小灯发出柔和的光芒,阻隔外面暗沉如墨的天色。
  老太太靠在迎枕上闭目养神,从启程就未曾开口,如意沉默地伺候温茶的煲子,偶尔轻手轻脚的给琉璃灯挑芯,若与如瑾目光对上,就默默地笑一笑。
  如瑾看着她灯光下柔和的侧脸,忽然想起她似乎好些日子没怎么说话了。以往她虽不像吉祥那样机敏爽利,可见人也是有说有笑的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,她变成了如此刻这般沉默的模样……
  车窗外渐渐有了早起小贩悠长的叫卖,远远近近,此起彼伏,语调却都颇为怪异,如瑾很少接触市井生活,也不知他们叫的是什么,只是听着那吆喝伴着清脆的马蹄声,心底油然生出喜悦。
  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不知那早起的走街串巷之人中,有没有一个提着插满花枝的竹篮的呢?可惜已不是杏花的时节,那么篮中该盛什么花朵呢?
  这样想着,嘴角就不由含了一丝笑意,心也跟着渐渐远去的吆喝走远了似的。
  “你笑什么。”
  蓝老太太低沉的声音骤然在耳边响起。
  如瑾一惊转头,对上祖母微微张开的眼睛。那样锐利的目光,一瞬间如瑾仿佛看到了婶娘张氏。情不自禁地朝身后车壁靠了靠,如瑾听见自己发涩的声音。
  “……祖母,您醒了。”
  “我未曾睡着。”蓝老太太脸色淡淡,又问了一次,“你方才笑什么。”
  如瑾回过神来,言语也变得流利了些:“孙女听外头小贩叫卖颇为有趣,想来寻常百姓人家生活劳碌,却也有他们的乐趣在。”
  蓝老太太笑了:“是为这个。”
  这话说得颇有弦外之音,加上方才的眼神,如瑾不敢随意接话,只低头笑笑。
  蓝老太太停了一会,不知在想些什么,片刻后说道:“那混账贼子前日在府衙牢里死了。”
  没头没脑的一句话,如瑾却知道说的是谁,这消息她先前也知道,此时听祖母骤然提起,不知所为何事,只得默默听着。
  “他死前叫嚷了一些话,牢头听了就着人报进府来。”蓝老太太一面说,一面看着如瑾玉般美好的脸孔,“人之将死,大多所言非虚,有些事再不说也就来不及说了,你可知她说了什么?”
  语气渐渐严厉起来,如瑾愕然抬头看了祖母一眼,又恭谨地低下头去:“贼人妄语,非闺中女子可问可听,祖母若不说,孙女绝不多问一句。祖母若说,许是牵连到那日四方亭中诬陷之事,祖母怕孙女委屈自伤所以加以劝解的缘故。不过此事本就是子虚乌有,孙女行正做直,自不怕小人构陷,孙女无事,请祖母放心。只是此事涉及家族声名,如今贼人毙命,想是天道昭彰,不肯损我蓝家。”
  蓝老太太沉默地听完,眼中锐光一点一点隐退在眸底深处,嘴角笑意也渐渐消失,恢复了日常神色,半晌后吩咐如意:“倒茶来润润嗓子。”
  一旁小心翼翼听着的如意连忙从温笼中提了茶壶出来,在小巧的青瓷万寿盅里倒了热腾腾的茶水,给蓝老太太和如瑾各上了一盅。
  马车已经出城,坚硬的铁掌踏在泥泞土路上,没有了方才的清脆声响。不知何时又下起雨来,滴滴答答打在车顶车壁,本就氤氲的空气又湿了几分。
  如瑾静静的呼吸,将一呼一吸都尽量拉的绵长,平复急跳的心。仔细回想蓝老太太近日言行,那夜对蓝如琳的不留情面,今早启程前对张氏若有若无的试探,以及,方才那机锋暗藏的问话。
  这位侯府里最尊贵的老封君,到底知道了什么,又想做什么?
  050 山寺佛光
  lt;!--go--gt;
  如瑾仔细回想这些日子以来做过的每一件事,说过的每一句话,思量着是否有疏漏的地方。
  赶走范嬷嬷、惩罚院中奴婢的那次,行事颇为激烈,失了大家女眷的风范,亦有不能容人之嫌,现如今想来是过于急切了些,然而当时心境难平,刚刚经历生死忧愤的惨痛,脑海中全是潋华宫里血红色的萧瑟,哪会有什么平和的心境。
  不过,虽急切,却没有错处。至于后来对身边奴婢的奖惩处置,以及对碧桃、红橘等人的或用或贬,想来老太太是知道的,既然未置可否,也就是一定程度的默许。再到四方亭一事……
  行得凶险了些,所用之人并非万无一失的体己,莫非是在钱嬷嬷等人的严查之下,有谁露了破绽?
  如瑾藏在衣袖中的手暗暗收紧,低垂的眼眸闪过倔强之光。
  就算露了破绽又怎样。以彼之道还施彼身,她做了,绝不后悔。
  出神的时候,时间过得最快。如瑾只觉略略沉思了一小会,耳中听得的马蹄声已经恢复了清脆。城门通往山寺的泥泞道路已经走过,石佛山下道路铺了平整的石板,一直通往半山腰的幽深庙宇。
  时辰掐得刚刚好,蓝府的马车停在寺前空地上的时候,恰好有早起的沙弥开了山门。
  “阿弥陀佛,施主又是这般准时,今日佛前第一柱香非施主莫属。”
  丫鬟们撑了伞,如瑾带了四边垂纱的风帽,扶着蓝老太太走下马车。老人家笑容满脸,合掌为礼:“劳烦师傅带路。”
  沙弥微笑着在前引路,如瑾陪在老太太身边,款步踏过山寺朱红色的门槛。浓厚的檀香气息铺面而来,夹着雨中混杂青草香的泥土味道,飘摇恍若一梦。
  是第二次走进这座禅寺了。上一次还是前世的时候,骤然当选宫嫔,跟着长辈过来上香,求菩萨保佑日后宫中的平安顺遂。那时候是什么心情呢?她已经记不得了,只记得当时满殿香烟袅袅,佛祖在烟雾之后看不清面容。
  母亲郑重地告诉她不能直视神佛之像,不然会被怪罪的,许的愿求的签也就不灵了,所以她未曾仔细看得那盘膝而坐的佛祖到底是何神色。
  是悲悯的笑着吗,笑她在宫中那些寂寞又混乱的日子,笑那烟云一般的恩宠,笑她的愚钝,笑潋华宫里那样凄惨的结局。
  “阿弥陀佛,蓝老太君经年虔诚如一日,佛祖有灵,必有所感。”殿门口迎接的智清方丈一声佛号,将如瑾从久远的记忆中拉回。
  远方天际透出微微的光亮,并不明朗,灰蒙蒙的依然阴着天。正殿两旁栽种的翠竹被殿中烛光照着,投下斑驳的晃动的影。有刚做完早课的僧人从大殿侧门鱼贯而出,脚步无声而沉静,一袭袭灰衫黄衫飘然而去,渐渐消失在清晨细碎的雨里。
  蓝老太太和智清方丈笑着对谈几句,先后踏入空无一人的殿中。方丈身后的年轻僧人将点好的香烛递过来,老太太双手接过恭敬跪下,在金色蒲团上三叩九拜,潜心祝颂。
  如瑾除下风帽跟着跪了,依样行礼完毕,缓缓抬起头来,一直抬到能看见高高在上的佛像面孔为之。已有几百年历史的石佛端然盘坐,手绽莲花,眉目含笑,垂下的眼眸似正与如瑾对视。
  有知事的婆子在后头悄声提醒:“三姑娘,直视佛祖是不恭。”
  如瑾恍若未闻,只管看着。笑得这样慈悲,仿佛真有神灵附着其上。她以前是从来不信这些的,直到死。